以“需求牽引、應用至上、數字賦能、提升能力”要求,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為主線,基于三維GIS、物聯網、無人機以及AI和大數據技術,構建數字孿生流域,以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(“四預”)和知識庫為驅動,構建“2+N”水利智能業務應用體系,實現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精準化信息平臺,為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力驅動。
數字孿生平臺
基于自主三維地理信息平臺、物聯網平臺、無人機云平臺以及時空大數據平臺,實現水文監測數據動態感知、水文二三維數據可視化、水利工程BIM可視化、無人機模型可視化以及4D數據動態仿真模擬,支持海量數據融合、模型輕量化處理、空間量算、空間分析、天氣模擬、洪水淹沒分析等功能。
水文監測與雨水情測報
采用智能化設備測量水體的水位、流速、流量、降雨量以及視頻,通過系統進行統一展示和管理,及時預警,降低水庫或者河流附近居民的生活風險。適用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庫、灌渠灌道等雨水情監測。
防汛抗旱調度指揮
整合氣象預報、水情監測、旱情監測等多方數據實現決策支持,結合數字孿生底板,通過洪澇、干旱水文模型,對灌區旱情評估、洪澇災情評估、洪水預警、物資管理、在線調度指揮、在線協作、調度評估。
灌區信息化
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的灌區管理方式,通過信息化和灌區管理的深度融合,全面提高灌區的管理水平,實現灌區管理現代化。涵蓋水情監測、工情監測、智能化工程、供需水管理、水資源配置與調度、水計量與收費及業務管理等方面。
水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
由水質監測設備和水質監測系統組成,主要解決水環境保護、水污染控制以及維護水環境健康問題,可廣泛應用于環保、飲用水源、灌區、水廠、水產養殖、河流斷面、湖泊、污染源及其他重要水域水質監測。
地下水監測與管理
面向地下水監測、超采治理、污染防治等業務,構建“天地一體”的地下水立體感知網絡,建成比較完善的地下水環境監控基礎設施體系,實現地下水的監測、管理、分析計算、可視化以及服務共享,結合專業模型實現對超采評估、污染溯源、生態影響評估、資源評價等分析能力。